應急水處理車 3分鐘內讓渾水變成可飲用水
(轉自大河網-大河報)本報訊 一罐渾濁的黃河水進入應急水處理車處理,3分鐘內便變成了干凈的飲用水,嘗一口,感覺甘甜可口。這不是春節晚會上的魔術表演,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科研成果。
A 盧書記關注 應急水處理車揚名
3月30日,本報刊發了《領導要甘當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長”》,報道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先后到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省科協、省科技廳調研的消息,其中應急水處理車引起了盧展工的關注。
應急水處理車的發明人就是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今年50歲的趙亮。
昨天上午,趙亮拿著大河報笑著說:“哎喲!你們的報道30日一刊發,北京的一些公司、全國紅十字會、聯合國救災署亞太專員上午都給我打來了電話,對應急水處理車這個科研項目非常感興趣,認為可廣泛運用于地質災害頻發地區。聯合國救災署亞太專員還建議盡可能擴大其應用范圍至醫療救助、生命救援設備、通訊系統、照明等領域?!?nbsp;
趙亮拿出一個圓柱狀的過濾芯說,這就是凈水裝置的核心,凈水器以及應急水處理車都以這個為基礎?!氨R展工書記來到我們實驗室,親自飲用了從凈水裝置流出的純凈水。他還說,我給你做個廣告吧,我當場給他鞠了一躬?!壁w亮笑著對記者說。
B 3分鐘內讓渾濁的水變成可飲用水
說起做應急水處理車的來由,趙亮說,這得追溯到2010年6月。近年來,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百姓的飲用水和日常用水成為最難解決的問題。去年6月,他正在加拿大做學術訪問,正好遇到了同樣在思索這個問題的新鄉高遠公路設備養護公司負責人。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作研發。
去年8月,趙亮的這個研發項目受到了該所中白聯合實驗室白俄羅斯專家的反對。該專家認為,車上凈水裝置流程短、空間有限,實驗不可能成功。但趙亮并沒有放棄,經過反復實驗,最終使水質達到了飲用標準。
為了做好實驗準備,趙亮還專門到汶川、舟曲等曾經受過嚴重自然災害的地區去考察水質。今年3月初,研究人員在黃河邊對應急水處理車進行了連續三天的實地運行。經過應急水處理車的凈化,渾濁的水3分鐘內就可以變成可飲用的純凈水。
C 一臺車保萬人應急用水
趙亮說的應急水處理車從外觀上看像一輛集裝箱車,打開門,內部設有預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和兩個蓄水桶,同時還隨車配備了水質檢測設備,能夠及時檢測出經過處理的水質是否達標。應急水處理車集成混凝-微濾、功能纖維吸附、活性炭吸附、超濾、消毒、反滲透等功能模塊于一體,可以對受污染水體中的顆粒物、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細菌等進行高效去除。
“一臺這樣的設備,每小時能夠凈化處理2立方米的水,按城鎮1萬人口來計算,每天每人三到五升水,能保證飲用和洗漱?!壁w亮說,這個月,應急水處理車將在新鄉舉行推介會,包括新加坡、印尼等國在內的減災辦均已對這一技術創新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
“除了應用于救災,這一技術還可以擴展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比如,一個小型的飲用水深度凈化裝置,每小時能夠凈化0.5立方米的水,足以保證一棟辦公樓的用水需求?!壁w亮說。
- 上一篇:“國四標準”公告
- 下一篇:貴州省公路局:召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會